CA88会员入口石家庄版易中天央视百家讲坛评说《资治通鉴》(图)

分类:【学术讲坛】发稿时间:2024-09-18 17:23:01 来源:ca88苹果手机登录 作者:ca88手机版登陆唯一官方网站浏览次数:16

  跳出《资治通鉴》年经事纬的叙事模式,以人物为中心,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历史。近日,石家庄版易中天——来自河北省委党校的丁万明,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评说《资治通鉴》,成了“明星学者”。

  5月16日开始,《评说资治通鉴》系列节目之第一部20集在《百家讲坛》连续播出。这是它的主讲人丁万明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的“接地气”的评说,也是对1362年王朝兴衰交替沧桑历史的鲜活呈现,更让上起春秋战国、下至宋朝建立前十六个王朝历史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都宛若重生。

  近日,中央电视台著名文化栏目《百家讲坛》迎来了一位新的主讲人——河北省委党校的中青年学者丁万明。他从观众熟知的历史人物切入,穿插鲜有人知的历史事件交错串讲,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。通俗易懂、诙谐幽默的语言,很对观众的口味,赢得了大家的肯定。这让很多观众想起了因《百家讲坛》而被众人熟知的学者易中天。因此,丁万明也被喜欢他的观众称为“石家庄的易中天”。

  丁万明是省委党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、副教授,河北省委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,晋察冀文化研究院研究员。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。因其长期在中央党校及北大、清华等国内知名学府开设专题讲座,受众口耳相传的口碑效应,使其受到了央视《百家讲坛》节目组的关注。

  几年前,丁万明就曾接到节目组的邀请。由于《资治通鉴》这本巨著包含内容太多,要把这样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,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,和在讲台上讲授完全不同。“讲好这部巨著需要岁月的积淀和境界的升华,要把功夫下足了,要对得起观众,自己还不够好。”丁万明当时婉拒了。几年后,节目组再次辗转联系到他时,他才慎重地接受了邀请。

  2015年7月,丁万明开始录制《评说资治通鉴》。为了把复杂的内容讲简单,又不能影响内涵和深度,他打破了以往讲课的模式。他的目标是将普及、深入和提升的关系处理好,讲好故事,讲出哲理,讲出魅力;还要让受众获益,鉴于往事,有资治道,警示后人。

  如今,《评说资治通鉴》第一部20集的播出已经接近尾声,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,好评如潮。

  “‘耕读传家’是我家春节时多年不变的横批。”丁万明说,他出生在河北怀安县,父亲丁贵自小就品学兼优,可由于历史原因没能读成大学,这成了父亲一生的遗憾。丁贵把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寄托在他们兄妹三人身上,想各种办法赚钱,供他们上大学,希望孩子们能出人头地。“父亲经常告诉我,知识才能改变命运。”

  有了父亲的鼓励和支持,丁万明上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。上初中时他迷上了阅读。那个年代,课外知识的匮乏让他对知识分外饥渴,拿到一本好书根本舍不得放下。有时候老师讲课时他都在看课外书,学习成绩很快下滑了。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:“想多读书不是坏事,但你得先攒下读书的资本!成绩上不去,考不上大学,天天下地干活,你以后读书的机会就越来越少。”父亲把自己年轻时保存下来的一个精致的笔记本送给丁万明,扉页上题了两句话: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。”

  父亲的鼓励和老师的教诲让丁万明幡然醒悟。他写了一篇题目为《一竿子插到底》的文章,向父母、老师表了决心。之后,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,在中考时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。

  丁万明说,除了好学,丁万明兄妹三人的谦和、知书达理也让乡邻竖大拇指,乡亲们会拿他们兄妹三人给自家孩子做榜样。

  进入柴沟堡师范学校读书后,父亲告诉丁万明,想要成为真正的人才,不仅要学习好,还要能力强。丁万明在班级当团支书、在学校任团委,组织、策划、沟通、协作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。

  1991年,丁万明师范毕业,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河北师院历史系继续学习。全系120名学生的大班,丁万明一直担任着班长,大二以后还一直担任学生会主席。

  在河北师院,虽然当时学校不收学费,每月还会发放一部分助学金,但还是需要家里补贴一些生活费。丁万明深知父母供兄妹三人上学不易,所以一直克勤克俭。他还想办法挣些生活费,减轻家里的负担。一次丁万明被同学拽着花5元钱看了场电影《菊豆》。回到学校后,他把看电影时的所见所想写成了一篇影评,在学校的学报上公开发表,赚了20元的稿酬。

  因为学习好,品质优,知识基础过硬,丁万明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大型历史名著《通鉴纪事本末》的文白对照翻译工作,负责其中两卷内容的文白对照翻译,他也是唯一一名在校生参加这项工作的人。

  还在上师范学校的时候,丁万明就有一个座右铭:“守本求真。”他说,“守本”就是恪守本分;“求真”就是追求真理。

  正是本着这种追求,经过二十多年寒窗苦读,丁万明成为省委党校的一名教师。他潜心读书、静心研究。淡泊名利的丁万明,因为专注学术研究,竟一度忘记职称考试报名。也因此,他经常笑称自己是“三无副教授”和党校“非优秀教师”。但他却是学员们口口相传的好老师,课堂上慕名而来的学员爆满是常事。

  “以前给领导干部上选修课时,搬着凳子来听课的学员把教室的走廊都占满了。”丁万明说,现在条件好了,课堂上的桌椅不够用时,他们就会换一个200人的大教室。经常有学员点名让他上课,有的甚至提出,如果白天实在安排不了就晚上听课学习。

  上世纪90年代初,商品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。历史学在当时是“冷门”专业。很多同学开始寻找别的出路。

  同学中有的从批发市场批发杂货倒卖,有的当家教赚钱。但丁万明在学习之余,只接一些出版社的写作、编辑工作,也参编一些书籍,虽然赚钱不多,但是可以看很多书,学很多知识。

  “30岁前,曾有多次机会去当公务员。我也曾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。”他说,但最后还是决定从心出发,在三尺讲台上安心做一名好教师,坐好“冷板凳”。

  丁万明说,司马光写《资治通鉴》用了19年,历史上很多研究资治通鉴的专家潜心研究,动辄就是二三十年。“要把这部‘网罗宏富,体大思精’的巨著通俗化,我至少还要再做十几年的努力。”他说,现在熬夜已是常事,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,但他仍然坚持着。很快,第二部的《评说资治通鉴》也将开始录制,他会继续用心对待。

  丁万明(以下简称丁):我觉得做学者和明星是不沾边的,也不会把自己当明星看。我只想沉下心来,平心静气地做点有价值的东西、让大家信服。虽然现在约我讲课的多了一些,但我还是决定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下半年不接受外面的邀请,一门心思把《资治通鉴》的评说工作做好。

  丁:我认为,一个好老师应该以受众主体的需求为主。在《百家讲坛》讲历史,和在学校的讲台上是完全不同的。在党校,主体受众是领导干部。在高校,主体受众是学生,讲学术性的东西多一些,要给学生以启发。而公益讲座,要适应社会各界需求,既要体现学术性,又要通俗易懂。讲中国故事,讲好了也见功力。

  丁:有位学者说,历史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信仰。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。历史可以让人长见识,让我们比一般人站得高、看得远。正如习总所言: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,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。我认为学历史,从来不应该是为了学而学。

  丁:这是一部“纵观十六个王朝兴衰成败,品鉴一千三百年人性长短得失”的历史巨著。下大功夫,才能慢慢体悟。

  丁:不要追逐心灵鸡汤式的文字,要读就读经典;不要想一步到位,不要浮躁,着急容易出问题;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“热门”,有时今天的“热门”就是明天的“冷门”。兴趣、爱好、特长最重要,把它们和谋生结合起来,是最理想的。最好的人生追求就是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喜欢的生活方式。

  9月15日,在石家庄市栾城区会堂举办唐相苏味道及三苏文化专题讲座,邀请著名文化学者、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教授主讲。参加讲座的人员主要有该区四大班子主管领导,区直各单位、各乡镇主管宣传文化工作的干部,苏邱村干部及研苏人士,宣传文化系统、史志办全体人员,部分学校师生,部分离退休老干部,部分代表、政协委员,共约500人。


CA88会员入口
上一篇:2024互动营销国际研讨会暨论文写作研讨会在铜仁学院举办 下一篇:易中天从学术明星到无人问津他的故事令人唏嘘【正文】